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基因组学+脑科学!红杉中国首个智能医疗加速器

来源: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7-0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责任编辑:戎兵 编辑:祝越 红杉中国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表示,红杉中国怀抱产业培育的信心以及与创业者同行的决心,正式启用红杉中国首个智能医疗领域的专业加速器。“基

责任编辑:戎兵

编辑:祝越

红杉中国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表示,红杉中国怀抱产业培育的信心以及与创业者同行的决心,正式启用红杉中国首个智能医疗领域的专业加速器。“基于‘半公益'的理念,我们也希望借此帮助和陪伴更多的智能医疗创新企业在中国成长,积极助力上海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进一步推动医疗健康创新产业创新生态的蓬勃发展。”

作者:唐玮婕

这是红杉中国连续16年布局医疗健康领域投资以来所发起设立的第一个智能医疗领域的专业加速器。其中,红杉中国智能医疗基因组学孵化器(因美纳技术驱动)旨在通过“开放创新实验平台+孵化赋能+投资”的模式,提供全球最先进的高规格独立实验室和共享测序平台等专业硬件,实验室管理等服务将由中国医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领军企业神州医疗提供。同时匹配多元定制化加速模块、业内顶尖专家导师以及红杉中国创业基金,全方位支持入孵企业在基因组学创新应用领域的突破与发展。

在脑科学孵化方面,红杉中国将携手中科微光联手打造脑科学疾病的数字疗法技术平台,利用中科微光深厚的光学、电子系统整合能力,开发更高效的阿尔茨海默症的光声治疗产品。红杉中国被投企业、国内领先的脑机接口公司——博睿康也将其微创植入闭环反馈刺激技术平台落户脑科学孵化中心。红杉中国孵化器总经理刘珣与红杉中国投资人陈轩泽也为到场的脑科学入孵企业代表颁发了入选通知书。脑科学孵化器同样配备了强大的导师阵容,首批导师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蒲慕明、复旦大学华山医院院长毛颖、清华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洪波、《知识分子》主编、NIH院长奖、Ray Wu奖得主鲁白、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重大任务与成果转化处处长李澄宇。

为更好的助力入孵企业发展,此次基因组学孵化器设置了强大的导师阵容,因美纳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经理李庆、泛生子联合创始人王思振、诺辉健康执行董事兼CEO朱叶青、诺禾致源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李瑞强、思路迪创始人兼董事长熊磊、世和基因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邵阳、予果生物首席执行官夏涵、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副院长周文浩、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副所长杜杰等担任首批导师。血霁生物、墨卓生物、序祯达生物科技等3家首批入孵企业代表也在启用仪式中亮相。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封闭培训之后,上述3家企业将正式入驻基因组学孵化器。

红杉中国脑科学孵化中心则将专注在被认为是生命科学终极疆域的“脑科学”这一细分领域。孵化中心将与科研院校和临床专家深度合作,打造国际领先的脑科学技术研究与产业孵化平台,加速走通技术产品商业化道路,为推动脑疾病的干预诊疗贡献力量。

启用仪式中,红杉中国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与因美纳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经理李庆为基因组学导师团进行了授牌。李庆表示,红杉中国智能医疗基因组学孵化器(因美纳技术驱动)的正式启用是因美纳对于中国生物基因领域发展的承诺和责任,也是因美纳不断推进本土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期待通过这一平台,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生物科创事业发展,与中国的创业者们一起奔赴生命科学领域的星辰大海。”

毛颖院长表示:“从基础的科学研究,到临床上疾病的诊疗,再到未来的脑科学进一步发展,这是一条非常好的产业链。接下来就是怎样在更好的认识脑的情况下,为我们的产业转化做出更大的贡献。相信我们在脑科学孵化中心里能够孵化出更多能够在临床有更好应用前景的产品。”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学术主任、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主任蒲慕明,以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长毛颖,也分别为脑科学孵化中心的成立表达了期待。蒲慕明院士表示:“脑科学是21世纪前沿科学里最受关注的领域之一,但受限于其系统之复杂,进展还是比较缓慢。一方面我们需要在基础研究领域加强,一方面也需要更多向实用导向、应用导向而转化。今天我们看到脑科学孵化中心就是在做这样一个中间的链接。未来我们希望更多做技术研究的科研单位、大学院校能够跟企业家有更好的合作,和更多的孵化的机制。”

“红杉中国智能医疗加速器”今天在上海张江正式宣布启用,共包括“红杉中国智能医疗基因组学孵化器(因美纳技术驱动)”和“红杉中国脑科学孵化中心”两大平台,分别专注于基因组学和脑科学两大垂直细分领域。

文章来源:《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网址: http://www.jyzxyyyswx.cn/zonghexinwen/2022/0704/689.html



上一篇:融资丨「果壳生物」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推动
下一篇:国际基因组学大会在青启动两项基因组计划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投稿 |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编辑部|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版面费 |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论文发表 |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